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医药保健 > 中医预防 > 治未病
编号:11639479
关爱自己未雨绸缪“治未病”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8年8月14日 《当代健康报》 2008.08.14
    笔者的一位同事在单位统一组织的身体检查时,发现肺部有“阴影”,在医生的建议下,立即做了预防式的治疗,并从此果断戒烟。如今4年过去了,身体越发好于从前。

    然而,在生活中并非人人都能做到预防检查在先,防病治病于未然之时。一提起定期检查身体等“治未病”,有人总感到陌生,有的甚至把“治未病”等同于“没病找病”。在现实中,因未能及时检查、发现早期病变,而导致无病引发有病,小病酿成大病的情况时有可闻。这不仅加重了治病的经济负担,且付出了相当沉重的健康与生命代价。

    “治未病”并非今人独创,早在战国时期的《黄帝内经》中就提出了防病养生谋略——— “不治已病治未病”。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也曾提出“上工治未病,中工治欲病,下工治已病”的医术观点。三国时的神医扁鹊在回答魏文王之问时,就称其兄长的医术比自己高明,“兄长能治未病”。

    所谓“治未病”,说白了就是“未病先防、既病防变、愈后防复”,即在没有患病的时候,要预防疾病的发生;在患病以后,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,将病因消灭在萌芽状态,不给疾病加重漫延的机会;在病愈或病情稳定之后,注意强身健体,预防复发,时刻掌握健康防病的主动权。这既是继承古人治病预防为上策的优良传统,也是人类健康观念上的一次革新。

    据有研究显示:在“治未病”预防上,每投入1元钱,日后可以节省7倍的医疗费用与100倍的重症抢救支出。那么加起来,1元钱的“治未病”就等于节省107元的医疗支出。至于对人的健康与生命的关爱作用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了。

    或许是受这种符合科学发展观之新观念的影响,《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》提出了“疾病防治重心前移”的新方针,“十一五”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设立了主题为“中医‘治未病’及亚健康中医干预研究”的重点项目。北京、广东、上海等一些科学发达城市都相继在医院开设了“治未病“门诊。

    要把关爱自己,关爱生命健康落到实处,一方面要切实解放思想,改变观念,把“治未病”作为个人预防保健养生的重要内容;另一方面,要有具体措施,加强对自身健康的管理,有条件的可聘请私人医生,帮助管理自己的健康。总之,只有高度重视,未雨绸缪,才能把疾病阻拦在出现之前,为自己的健康与生命筑牢防范的堤坝,从而达到益寿延年之目的。 (杨学友), 百拇医药